折叠/展开

居家感统游戏有哪些?

艺得好儿童康复中心
2025-04-30

居家感统游戏       

   感觉统合是孩子学习能力的基石,也是情绪调节和身体协调发展的关键。在家如何通过趣味游戏提升孩子的感统能力?本文精选5类简单易行的训练方法,帮助家长在亲子互动中促进孩子综合发展。


图片




平衡感与亲子互动


袋鼠跳——在欢笑中强化平衡


家长可准备闲置的购物袋或大布袋,让孩子双脚站入袋中,双手抓紧袋口边缘,通过原地跳跃或向前跳跃模仿袋鼠动作。这一游戏不仅能锻炼孩子的下肢力量和身体协调性,跳跃过程中重心变化还能有效刺激前庭系统。家长可同步参与“亲子双人跳”,既能增加游戏趣味性,又能通过肢体接触增强亲子情感联结。建议每天进行2-3组,每组10次跳跃,注意选择防滑地垫避免摔伤。  


障碍物穿越——空间感知训练  


利用靠枕、矮凳等安全物品在客厅布置简易障碍赛道,要求孩子以跨、爬、绕等方式通过。家长可先示范标准动作,再让孩子自主规划通行路线。该游戏通过随机变化的障碍组合,持续激发孩子的动作企划能力和空间判断力。进阶玩法可加入计时挑战或设置“物品搬运”任务,例如要求孩子手持水杯穿越障碍,进一步提升身体控制精确度。  




图片




前庭与触觉系统开发

 

平衡木行走——基础前庭刺激法


在地面用彩色胶带粘贴直线、曲线或几何图形,让孩子伸展双臂保持平衡沿线条行走。初始阶段可徒手进行,熟练后升级为头顶书本、手托水杯等进阶模式。研究表明,每天15分钟平衡训练能显著提升前庭觉信息处理效率,对改善注意力涣散有积极作用。家长可将训练融入日常生活,例如要求孩子沿地砖直线往返厨房取物。  


软毛刷脱敏——触觉防御干预


选用化妆刷、羊毛刷等柔软工具,从手背、手臂等低敏感区域开始轻刷,逐渐过渡至手心、脚底等高敏感部位。触觉防御过强的儿童常抗拒剪指甲、洗头等活动,通过每日3-5分钟系统性触觉刺激,能有效降低神经敏感度。游戏时可配合儿歌营造轻松氛围,例如每刷一个部位就唱出对应名称,帮助孩子建立积极的条件反射。  




图片





感知觉与专注力培养

 

神秘口袋——多维感官联动


装入钥匙、水果、积木等6-8样差异显著的物品,让孩子闭眼触摸并描述形状、质地等特征后猜物。此游戏同步激活触觉辨识与大脑联想功能,研究发现触觉猜物准确率每提升10%,儿童词汇量增长可达15%。家长可根据年龄调整难度,幼儿阶段选择球形、方形等基础形状,学龄儿童则可加入温度感知(如冷热水袋)等复杂维度。  


家庭篮球——动态专注训练


父母双手环成篮筐,孩子在1-2米外用不同力度、角度投掷软球。相较于静态书桌作业,这种动态任务要求孩子实时调整肢体动作与视觉焦距,对提升课堂注意力效果显著。数据显示,持续4周每日20分钟投掷训练,儿童课堂专注时长平均增加8分钟。可设置积分奖励机制,例如连续命中5次兑换睡前故事延长时间。  




图片

味觉探索与身体控制


味道实验室——味蕾认知启蒙  


用棉签沾取柠檬汁、蜂蜜等天然味道物质轻触孩子舌尖,引导其分辨酸甜苦咸鲜五味。3-6岁是味觉敏感期,早期接触多样化味道能降低挑食概率达42%。注意每次尝试后需用清水漱口,避免味觉混淆。进阶版可制作“盲品挑战”,将不同味道液体装入相同容器,让孩子通过味觉记忆进行配对游戏。  


被单捉迷藏——空间定位升级


家长用薄毯盖住孩子全身,仅露出双脚,引导其在黑暗中通过听觉判断方位捕捉目标。这种受限环境下的移动需要调动本体觉与空间记忆能力,英国牛津大学实验表明,每周3次类似训练,儿童方向判断准确率提升27%。安全提示:需全程看护避免磕碰,初始阶段可保留部分视觉通道(如露出眼睛),随能力提升逐步增加难度。




图片


分享
写评论...